作者:刘运双

两岸融合是一个大课题。从台湾被日踞,到国共两党隔海峡敌视,到两岸实现三通,先后历时近一个世纪。两岸的割裂和对立状态期间,由于经济、社会、政治各方面的发展选择了不同的制度,形成了各异的经济模式、社会结构、政治文化。我们首先必须从认识两岸差异上入手,来解决实现两岸融合的策略、路径和侧重点问题。

自从两岸人员往来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大门,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就逐步成为了两岸交流的主旋律。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庞大的市场和天量的发展空间、各个不同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使台湾同胞积极投身于祖国大陆的全面建设和实现资本最优化发展成为近三十多年来两岸交流的大环境、大趋势、大目标。来自岛内的各类企业家,通过搭载大陆这班快车,实现了各自的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也作为大陆发展的一部分,融入到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来。

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为两岸开启社会层面的交流提供了基础条件。多年来,两岸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社团、少数民族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各个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开展起来。由经济交流而社会层面的交流,形成了经济与社会交流的融合一体。无论是两岸官方的还是非官方的,以及准官方或者官方背景下的两岸社会交流,曾经使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欢欣鼓舞。既而,在国民党执政时期,两岸政治交流已经开启,国共两党进行了积极接触和有益交流。

这充分说明,从人员往来到经济交流到社会交流直至两岸政治交流这样一个路径和流程是两岸交流必然经历的过程。但时至今日,蔡英文领导下的民进党,逆时代潮流而动,枉顾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所趋,背离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不断以“台独”的论调和行动触碰两岸关系底线。使两岸业已形成的良好交流交往氛围受到重大影响,破坏了多年来形成的两岸交流成果。

由此,我们应就当前两岸关系状态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两岸交流策略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有针对性的调整。

一、从经济与社会并重到稳定经济、强化社会

世界经济一体化、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美国主要针对中国实施的贸易战,正在全面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也必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重大影响。在两岸经济实现共赢的基础受到来自外界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寄希望于进一步加大两岸经济交流,来强化两岸关系基础,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不可预知的变数。当前,基于外贸型的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和发展困境,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开辟新的更多的市场空间,使我们的企业保持前进的动力和生存的能力,成为我们应对贸易战的首要问题。这一方面给我们的大陆企业以压力,另一方面也对我们给予台资企业优惠政策、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生存和发展出了一个难题。我们最近出台的“31条”,可谓是完全考虑到台资企业面临的问题而开具的一剂良方良药。但是欲寄希望于更多优惠政策来保证两岸经济交流的向上向好发展,我们能够利用的办法和空间确实不再充分和多样。一切的办法都需要成本来支持,两岸经济交流的成本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重要的政治价值,只有保持好这样一个基本面,在困难时期给予台资企业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让业已形成的两岸经济交流成果渡过难关,才能使必要的成本产生必然的效益和必须的结果。

基于岛内当前情况和世界贸易环境的改变,两岸经济交流能够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上,不出现大的波动,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稳定住这个状态,保存好成果,留得下热度将成为近一段时间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基点。与此同时,应将经济与社会并重调整到侧重社会交流。要让多年来我们已经形成的各类渠道和各种平台,特别是省、地、市一级别的两岸交流项目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要利用我们对台社会交流点多面广基础良好的优势,全面推进这些交流深入到台湾岛内各个领域和角落,包括向南向下的问题,要实现双向的持续性的互动交流交往。使两岸交流大局在出现经济生变的情况下,社会交流及时补台补板,稳定经济的同时开辟社会交流的更多可能和更多渠道。

二、从两岸官方与民间并重到强化民间交流

两岸交流中,最为核心的也是最终要达成的是政治层面的交流。而政治交流的基础一定是来自于官方交流的深入。没有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社会交流的长期铺垫,官方交流就不可能实现。长期以来,两岸官方交流和政治交流均已开启了大门,受当前台湾岛内政治形势的影响,政治交流几近停滞,官方交流也大多遇冷,当然这一情况的出现是两岸民众都不希望看到的。对于“台独”分子在岛内实行的“台独”政策,我们要保持足够的高压态势,使“台独”行径不敢越过雷池一步。而这也必然导致台湾岛内的许多官方或者准官方机构对大陆的交流交往心生畏惧,这也是我们坚守两岸关系底线必然要付出的一部分代价。因此,官方交流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处于相当低潮的状态,蔡英文等“台独”势力也将极力阻挠台湾岛内的有关机构与大陆的接触。基于此,我们应积极推进民间交流交往的扩大,并应当从交流交往的实质效果上的下功夫,而不是简单的赴台旅游或者请岛内的有关族群到大陆观光。我们应当从文化的交融、心灵的契合上找到更多的结合点,使每一个来大陆的台湾同胞都深切体会到祖国大陆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满满诚意、两岸一家亲的真挚情意。要实现民间交流的常态化和更加热络,更多地需要做台湾同胞的工作。通过我们长期形成的包括涉台部门在内的各种活动,使每一个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都成为一个宣传员,使其在回到台湾之后,有更多的朋友、亲人通过其所见所闻所感,对大陆形成心向往之的效果,对大陆所做的每一项活动都能够从积极的方面、正能量的方面加以客观评价。最终实现的目标就是,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区域、一个活动影响一个领域、一个台湾同胞带动一个家庭家族对大陆的正面看法。

要用民间交流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来补齐因特定时期官方交流遇冷的两岸交流短板和空间。要发挥我们各类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涉台部门的对接和配合,使民间交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一个新的提升。要让来自不同社会层面、不同地域范围、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岸同胞通过民间交流这样的渠道,更多地彼此沟通和交流。我们台盟组织长期以来开展的中华文化研习营活动,就是通过不同地域文化这样一个纽带,把两岸文化教育领域的同胞联系在一起,共同研讨我们的文化之根和文化之魂。包括京台、汉唐、海派、乡土、红色、民族等中华文化研习营分营活动的开展,都很好地起到了民间交流交往的作用。

三、从形式上的交流到心灵上的契合

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是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过程。只有形式上的长期常态化,才能催生出内容的实质性、有效性,亦即由形式的量变到内容的质变。长期以来,两岸交流交往已经形成许多优秀的品牌和规范化、程式化的类制度性安排,对于两岸交流更加深入持久意义重大。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应当是我们涉台部门的不断努力和持续深化细化的政策、制度跟进。在两岸关系保持良性发展的时期,这些具体的形式上的安排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不同层面发挥出联系两岸、加深共识的基础性功能。
当前,面对两岸关系的现实条件,我们更应从加深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角度,提升两岸交流的品质,强化两岸交流的价值,使形式发挥内容作用,使内容更加抵近心灵层面的触动。两岸由于长期隔绝,互相之间特别是岛内对大陆方面,存在着太多的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不接受的问题。如何让台湾同胞从心底往外的接受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的伟大时代变迁,对我们所坚持走并将继续坚持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选择并坚守的制度、理论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如何让岛内同胞理解我们完成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迫切心情和坚决意志。如何让台湾青少年一代正确把握两岸关系史和两岸未来关系的历史走向。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通过入脑入心的交流,动情动意的关照,真心诚意的体谅,设身处地的包容理解。唯有实现两岸民众更多的心灵契合,让习近平同志“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在两岸交流交往中充分体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两岸交流长度大于深度、形式大于内容、速度大于效益的问题。

综上,我们认为:实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再推动再深入,需要我们从经济、社会、政治这样一个全路径、大目标着眼,需要我们调整策略以应对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交流的侧重点上,我们应本着总体推动力度不减、个别领域全面加强的原则,进行内部的必要的调整。应更加重视社会交流融合、更加重视民间交流融合、更加重视心灵层面的交流融合。当这三个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了新变化,保持并有效推进了两岸在特定时期的融合关系,对我们对台经济交流与融合、政治交流的重启都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的综合性、全方位的融合大局全面形成的时候,我们和平统一台湾的问题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坚实的基础。